人才培养


 

20201115日,华体会官方网站携同济大学青海招生组在同济大学逸夫楼113会议室举办了“同济大学2020级青海籍本科生座谈会”。此次座谈会邀请了20余位2020级青海籍本科生到场,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青海招生组组长门洪华教授全程参与交流,华体会官方网站党委书记徐红教授、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李国梁老师、同济大学青海招生组招生专员栗晓红副教授和刘笑阳助理教授参与讨论,华体会官方网站副院长钟振明副教授主持此次座谈会。

 

 

在此次座谈会上,门洪华院长首先饱含感情地回忆了在青海省委党校挂职的过往经历、到青海各地调查的心得以及对大美青海的深刻印象和赞美,希望借助本科招生这一服务学校和青海的机会,能够对青海进行更多的调研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他鼓励同学们关注外部的世界、关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期望青海籍同学们一起参与到对青海的研究和和建设中来,为青海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努力。与此同时,门洪华院长还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理解同学们初到上海和同济大学后的适应期和调整期,也欢迎同学们借助此次座谈会提出心中的期待和困惑,学院和招生组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让同学们更快地适应新校园和新学习。

 

 

徐红教授则亲切地回忆了赴青海各地拜访高中的招生咨询经历,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学领导对学生考入同济的骄傲之情,希望这些带着高中母校殷切期望的同学们能够承担起播撒机的作用,向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介绍同济大学和自己的同济生活,把更多的优秀学生吸引到同济大学来。徐红教授鼓励同学们在同济大学的新生活中勇敢适应、挖掘特色,始终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随后,招生办李国梁老师从使用了三年的青海湖头像说起,讲述了自己对青海的深刻印象,指出自己作为同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曾经历过同学们所处的阶段和状态。他鼓励同学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表示自己会像大哥哥一样,为大家提出建议、提供服务。栗晓红副教授则代表招生专员,希望同学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一致、和谐共处。

 


 

在座谈期间,各位青海籍同学们踊跃发言,依次讲述自己与同济大学的缘分、报考同济的过程、被同济录取后的喜悦心情、来到同济后碰到的问题、专业选择方面的困惑以及在适应新生活时的挑战,也表达出要不懈努力的决心和对未来的信心。来自土木与环境类的陈蔚然同学第一个发言,他说他感受到同济大学的氛围比较开放,包容性很强,所以要尽可能提升自己。来自医学试验班的周楠同学也谈到了弱势,但随之表示“感觉自己走出来了”,表示自己会“在路上,永不停止”。来自智能化制造类的王圣杰说,知道有差距,但是“相信勤能补拙”。来自社会科学试验班的时子彧认为青海学生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到大学就要“打碎了重塑”,坚信“起点不重要,终点更重要”。来自智能交通与车辆类的徐浩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认为同学们对自己非常友好,可以帮助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也有同学对能否选择到心仪的专业,如何在父母的选择和自己的爱好之间进行取舍,如何能尽快弥补自己的弱项等方面提出困惑。在场教师对这些问题一一予以回应,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经历,进一步介绍了同济大学的总体发展和专业情况,就如何克服学习压力、规划个人生活、提高英语能力等提出了诸多建议。会场气氛活跃、笑语声声、师生融合,座谈从原定的两个小时延长到三个小时,参会的同学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最后,门洪华院长再次感谢各位青海籍同学们出席今天的座谈会,并在今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同学们身上的朴实、踏实、坚韧、开朗和感恩,为此感到特别高兴,对青海学子特别放心。他告诉同学们,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地方,同学们感受到了压力,说明自己有更高的目标也渴望成才和优秀。同时,本科阶段重在为日后建立知识框架打基础,基础扎实才能走得高远。在此基础上,门洪华院长鼓励同学们既要享受学习也要享受压力,“行到水深处,坐看云起时”,坚持就是胜利。他希望以后能和同学们有更频繁和更深入的交流,鼓励和要求各位青海籍本科生日参加到今后的青海招生工作中去。